雷尼镍催化剂的起源 1897年法国化学家Paul Sabatier发现了镍可以催化有机物氢化过程。随后镍被应用于很多有机物的氢化。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工程师Murray Raney开始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氢化催化剂。1924年他采用镍/硅比例为1:1的混合物,经过氢氧化钠处理后,硅和氢氧化钠反应掉,形成多孔结构。Raney发现这种催化剂对棉籽油氢化的催化活性是普通镍的五倍。随后他使用镍/铝为1:1的合金制造催化剂,发现得到的催化剂活性更高,并于1926年申请专利。直到今天,1:1的比例仍然是生产雷尼镍所需的合金的首选比例。 直到今天,1:1的比例仍然是生产雷尼镍所需的合金的首选比例。
氢化松香是松香内树脂酸的双键在催化剂作用下,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,部分或全部双键加氢而成。经氢化后的松香具有抗氧性能好,脆性小,热稳定性高,颜色浅等特点。氢化松香的用途广泛,主要应用于胶粘剂、合成橡胶、涂料、油墨、造纸、电子、食品等工业部门。
邻氨基对叔丁基苯酚是合成荧光增白剂2 ,5 -双[5 - 树丁基- 2 - 苯丁恶唑基]噻吩(OB) 的关键中间体,我国OB质量的不稳定主要是因为邻氨基对叔丁基苯酚的质量不稳定造成的。目前我国生产邻氨基对叔丁基苯酚的工艺主要有两条: ①采用对叔丁基苯酚作原料。经混酸硝化后再用硫化碱还原制得邻氨基对叔丁基苯酚;②苯胺重氮化后与对叔丁基酚耦合, 然后还原制得邻氨基对叔丁基苯酚,而还原副产物苯胺可重新套用。第一种方法收率低、污染严重,后有厂家用氢气做还原剂,提高了收率,减小了污染,但因硝化反应采用混酸硝化,污染依然严重。产物在减压蒸馏时,蒸馏后期釜中多硝基物浓度会越来越高,物料粘稠度随之越来越高,局部过热现象越来越严重,容易引发爆炸事故,极不安全。第二种方法虽然提高了收率,改善了质量,但操作烦琐,路线长,成本高,因为采用重氮耦合工艺,污染依然严重。
正丁胺又称1-氨基丁烷;一正丁胺;1-丁胺,无色透明液体,有氨气味,易挥发,在空气中发烟。溶于水、乙醇、乙醚,易与酸类、醛类、烯烃氧化物等作用。正丁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及有机合成中间体,广泛应用于工业、农业及医药等领域。